平稳过渡是关键、题型凸显全国卷
—— 2015年安徽省《考试说明》解读
一、2015年《考试说明》总体印象
稳:《考试说明》中的命题原则、考核目标与要求没有发生变化,这说明2015年高考历史命题方向不会有大的变化。在2016年将回归全国卷,也就是说今年可能是我省最后一年实行自主命题,确保平稳过渡,应该是命题者需要考量的一个现实问题。
新:在“题型示例”上,集中选取了历年全国卷、安徽卷和其他省份(京江浙沪粤鲁川)的优秀试题,列出各地的优秀例题,给高三备考一个参照标本(高考命题一般不会超越样题所提供的基本形式和难度)
二、2015年《考试说明》的具体变化
1.考试范围变化:
没有增加新的内容。
必修部分:删掉“相对论、量子论”。
选修部分:删掉“王安石变法、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教材中不需要复习的内容包括:
(1)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
(2)相对论、量子论。
(3)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作品。
(4)王安石变法。
(5)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2.题型示例的变化:
题型示例总量不变,但有所调整:
(1)选择题示例更换了6道,非选择题示例更换了4道。多为2014年高考新题和全国卷试题。在题型示例里以安徽卷为主,选择题占5道,非选择题占2道,充分彰显安徽自主命题的特色。选择题例题更以图表题为主,占8题(6图、2表),
(2)全国卷例题明显增多, 2014年全国卷选择题有3道,非选择题4道,2015年非选择题仍保持在4题,而选择题却增到7题。
(3)主观题例中考查学科素养、学科能力、史学方法、研究性学习和开放性试题明显增多,如例2、3、4、6、7、10、11、12),占了例题的三分之二,考查重点可能是从能力考查向历史素养考查转变。所以对相关题型的特点和解法加以认真研究。
三、2015年高考备考策略
1.以课本为主、夯实基础
尤其对那些知识易混点、交叉点和易漏点,要多多关注,不要离开课本。注重对知识要梳理、归纳、总结,对基本概念、历史的阶段特征,注意对古代中外的横向和纵向对比。
2.要研读例题
题型示例会透露出组织者的选题意图和命题动向,特别需要对安徽题和全国卷题目进行仔细分析,如安徽卷中图表材料的运用。而全国卷历史试题则比较平实,选择题多运用文字材料来创设情境,非选择题以长视野、小切口、深分析题;或者是以全视野、大主题、深分析,答案开放,注重探究的题型,已成为全国卷最大的亮点。总之,全国卷试题立意高远,难度系数高,能力、素养考查更加充分,在如今过渡阶段更具借鉴意义。
3.加强做题训练
必要的训练是巩固知识、提高成绩的手段之一。但不可陷入“题海战术”,备考中做题应少而精,要注重试卷的质量,训练中首选安徽近六年高考真题研究和全国卷试题。对每一道题目要搞懂。同时对开放性试题也要加强训练,通过训练,培养思维习惯和答题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