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教育局 李孔馥
2013年高考安徽文综卷历史试题在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基础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巧妙植入安徽元素。与往年相比,今年历史试题第一题(即文综第12题)在植入安徽文化元素时,不是以安徽地方历史遗址、遗迹或遗物切入题目,而是以一幅统计图来设计试题,让考生利用统计图显示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次数的变化,认识汉唐时期安徽农业生产特点。无论是在题干选材上,还是在选项设置上,都比往年巧妙灵活,能够更好地考查出考生的学科能力。此外,在历史试题最后一题中(即文综第37题),材料二例举的文教兴盛之地妇女贞节与程朱理学关系,隐含着古代徽州地区妇女贞节等信息,材料三节选了皖籍历史文化名人陈独秀撰写的《我的妇女解放观》部分内容,使试题恰到好处地打上安徽文化烙印,给人留下了至深印象。这种植入安徽文化元素的命题风格,向历史教师传递的信息是在历史教学中应当注重发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构建校本课程,培育学生的乡土情结,升华高中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隐性渗入社会热点。今年历史试题回避了*********、朝鲜半岛局势等敏感话题,隐性渗入了改革、民生、民主、人权、中美日关系等社会热点。如:第13题关于康梁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借助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的一段话,表明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对变法改革的重要性。第14题关于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目标的论述,第15题关于1913至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在产业资本总额所占比例的变化,第17题关于建国后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都是以民生为主题设计的题目。第16题关于对抗日战争时期一幅漫画的考查,第18题关于对中美关系正常化背景的考查,折射出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美日关系等社会热点。第19题关于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认识,第36题关于对西方民主制度发展历程特点的论述,第37题关于中国妇女地位的解读,涉及到中外民主制度及人权变迁等热点问题。对这些社会热点的考查,不仅使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跃然纸上,而且对历史复习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有效地抑制了猜题押题现象,推动广大师生摈弃浮躁情绪及侥幸心理,扎扎实实地上好历史复习课,有利于高三形成良好的教风与学风。
三、能力考查全面出击。一是考查学生史料解析能力。近年来,历史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几乎题题都是利用史料来支撑题干,创设问题情境,着重考查学生理解史料、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是考查学生解读图画能力。今年历史试题入选的图画,既有数学里柱状图、扇形图、曲线图,又有地理上的地形图,还有艺术性的漫画,可谓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有效考查了学生图解历史、图说历史及历史想象能力。三是考查学生史论结合能力。第36题第2小题“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这是一道典型的开放性的史论结合题目,评分标准按小论文模式分等次赋分,要求考生答题时做到“认识全面,思路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表达通顺。”,可见对考生的能力要求非同一般。四是考查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第37题第3小题,要求考生对每则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考生答此题时既要捕捉到每则材料所反映出的妇女身上的光环,又要看到当时妇女心灵所蒙受的阴霾,是对考生辩证思维能力的一次检测。
四、试题结构厚近薄今。自主命题以来,安徽历史试题对古代史的考查基本上保持着不偏不倚状态,但始终存在着厚近薄今的特征。笔者作过统计,安徽历史试题对古代史、近代史与现代史所考查的内容分值比为:2009年是28﹕54﹕18,2010年是32﹕46﹕22,2011年是42﹕46﹕12,2012年是30﹕56﹕14,2013年是29﹕55﹕16。近代史内容几乎每年都会占据试题的“半壁江山”,而现代史内容一直备受冷落。历史试题厚近薄今的特征,昭示出近代史在历史复习中的重要地位,会引起广大师生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到近代史的复习上来。需指出的是,在实际教学及复习中,师生千万不能被近几年厚近薄今的试题结构所迷惑,从而淡化对现代史的复习,应当全面做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复习工作,稳扎稳打,以防命题者调整试题结构造成考生措手不及。
五、女权话题闪亮登场。今年安徽历史试题的最大亮点是第37题以女权为话题设计出一道分值为30分的主观题。乍一看,此题出得似乎很偏很难;细一想,试题内容却似曾相见,考生没有理由答不好。这说明此题出得很灵活,能拉开考生之间的得分差距,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功能。妇女,是人类历史的“半边天”。中国历史上,尽管妇女的地位长期受到压制,妇女的权益长期受到践踏,但妇女依然以她们的智慧与行动活跃于历史舞台,左右着历史的车轮。如:和亲使者王昭君、一代女皇武则天、国色天香杨贵妃、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棉纺织家黄道婆、“垂帘听政”慈禧太后、革命志士秋瑾,等等;她们在历史上都有为人光鲜的一面,又都存在着受时代所压制的一面,对历史发展都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近代时期,中国许多政治运动赋予了解放妇女、男女平等的内涵,如:太平天国提倡男女平等,任用女官;戊戌变法主张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民国政府颁布了废止缠足法令;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等等。无独有偶,近代欧美国家也存在着性别歧视社会问题,为争取男女平等的女权运动经久不息,涌现出许多光耀史册的女性杰出代表。因此,历史复习时,如果教师能够围绕女权话题设计出专题板块,带领学生整合出相关知识点,领会好相关知识点的背景及实质,就不致于考生在考试中遇到此类题目时不知所措,无从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