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高考政治学科《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
寿县二中 葛广连
一、《考试说明》解读
2015年安徽省高考政治学科《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总体保持平稳,但在考点和题型示例方面出现一些新变化,值得关注。
1、考点变化:
①《经济生活》模块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调整为“科学的宏观调控”,这一调整与2014年秋季新版教材表述一致,符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一精神。
②《政治生活》模块把“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调整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删除了“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增加了“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把“政府的权威”调整为“政府的威信”;把“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调整为“政府的威信及其体现、我国政府威信的来源和树立”。
③《文化生活》增加“传统文化的表现”考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调整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新版教材相契合,增加“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考点。
④《生活与哲学》将“客观规律与意识的作用”高度整合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⑤时事政治考查内容是2014年4月到2015年3月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改变的内容更加强调科学性以及时事性。
2、题型新增
(1)选择题
《经济生活》:新增考查图表题的【例1】(2014广东文综卷)、考查利息计算的【例2】(2014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1)以及运用图文结合形式考查学生投资相关知识的【例3】(2014年北京文综卷)。
《政治生活》:【例7
】(2014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1)考查学生对民主管理为情景的相关材料分析及调用知识的能力;【例9】(2014年北京文综卷)以表格设置选项,形式新颖独特,考查学生对“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文化生活》:【例15】(2014年北京文综卷)以佛教文化的传播发展为背景考查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的知识,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等进行了考查。【例16、17】(2014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1)以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背景材料,一材多用,把文化生活和哲学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考查的同时,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
《生活与哲学》:【例21】(2014年福建文综卷)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哲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较为新颖。
(2)非选择题
【例1】以信息消费和信息安全为素材创设情境,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阐述和论证等能力,不回避主干知识考查,设问较为平和,入手容易,但缺乏细致审题和阅读提炼材料等能力的同学也是很大的挑战。
【例3】选取了2014全国新课标卷1的试题,试题采用了近年来较为常见的“小角度”设问模式(【例4】第三问类似),考查了学生对文化创新作用知识的理解和阐述能力;同时加大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考查力度,在第二问中选取了“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个观点,让学生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展开辨析。第三问是近两年兴起的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能运用学科知识设计用语,又一次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复习建议
1.加强解题训练的同时不放松教材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我们学校的学生和省重点中学不同,省重点中学学生二轮复习时候,教材已经很熟悉,所以他们可以全力以赴地做试卷;而我校学生多数学生基础知识还比较生疏,所以一方面要适当多做一些习题,另一方面要继续熟悉教材。
2、做题目要处理好数量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以往我们有些同学也做过很多题目很多试卷,天天做题目,做得很累,但没什么效果,有的同样的问题能错N次,这就是做题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做题不是越多越好,做题要有针对性,什么地方薄弱,就多做什么方面的题目,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做过的题目,要认真研究,彻底搞懂,这样才能留下深刻印象,才能举一反三,下次遇到类似题目才不会成为障碍。
3、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以及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特别是全国新课标卷试题的研究(明年可能安徽高考会采用全国卷),揣摩今年高考命题方向,把握好命题的重点、热点、兴奋点和高频点。对于重点和高考的高频点知识应该重点复习和强化训练。特别关注新调整、增加的考点,往往是高考命题团队较感兴趣的命题点
4、注重社会热点。积极关注国内外大事,特别是关心党和国家现行的重大政治经济政策的内容,以及在“两会”中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课本知识点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