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入口|联系我们|加收藏|设为首页

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历史试题特点及启示 (最新)

浏览次数:作者:Admin   来源:,gùz?S O发布时间:2009-06-16

寿县二中  李孔馥

 

今年是安徽省第一次依据新教材自主命题文科综合卷,它却以年轻而不乏成熟的姿态步入了自主命题大家庭,引起了各地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今年的文综历史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它展现出了这样一些特点:

1、立足基础知识,实现自主命题的平稳过渡。立足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寻求由全国卷到自主命题平稳过渡的最佳切入点,是今年历史试题的一大亮点。虽然是第一次依据新教材、第一次自主命题,但并没有出现令人耳目一新的突变现象,而是紧紧围绕新教材的主干知识设计了一些难度适宜的试题,让广大考生及历史教师都能以一种愉悦的心理接受新高考,体现了命题者平稳过渡的设计理念,成功实现了自主命题的平稳过渡。

2、形散而神不散,试题立意彰显当代基本史观。历年高考历史试题都会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彰显某一主题。历史新教材凸现了人类文明的三大内容,即政治、经济与文化文明,也显现出史学研究的基本史观,即文明史观、全球化史观、近代化(现代化)史观与社会史观。从形式上看,今年历史试题并没有以当今社会热点为切口去创设问题情境;实质上试题立意较为新远,处处折射出新教材及当代史学研究的基本史观。如:第12、17、16、20、21题是对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近现代国际关系等政治文明的考查,第13、14、15、18、19、22题是属于对中外思想、文学、绘画、社会生活习俗等文化文明的考查,第35大题重点考查了中日两国近代化的对比,第36大题以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的对外贸易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国的经济文明,显现改革开放、全球化等时代主题。

3、大量依托材料设置问题情境,昭示学习方式的革命。今年历史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是采用各类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其中图表类材料有5题,其余均为文献类史料。命题者的意图是让考生通过体验材料所设置的情境、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考查学生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合理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种试题与新课标倡导的“体验性学习”是一致的,这就昭示今后的历史教学必须变革学习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局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真知灼见,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过,完全依托材料去设计试题,造成了考生阅读理解量过大,对阅读能力较差的考生来说,无形中增加了试题的难度,甚至会做不完试题。

4、以比较题为主打题,有效渗透学科能力。历史高考试题向来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证历史问题,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今年历史试题尤其偏重考查考生的比较能力,两道非选择题均以比较题为主打题,主观题共计56分,其中比较题占了36分。如;第35题对中日两国近代化的比较,第36题对中国不同时期对外贸易的比较。比较题的功能在于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理解历史史实、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结论、描述历史特征、认识历史本质、揭示历史规律等学科能力,使试题更显得灵活生动,让学生有话可说。

5、试题结构薄今厚近,知识点衔接自然流畅。从历史试题结构来看,古代部分占28 分(第12、13、14、17题、第36题第1、3问),近代部分占54分(第15、16、18、19、22、35题、第36题第2、3问),现代部分占18分(第20、21题、第36题第3问),试题结构明显具有薄今厚近特点,这与历史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存在着一致性。今年历史试题在知识点衔接上显得十分自然流畅,如第35大题成功地把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渗透在一起,第36大题以外贸为线索把中国古代、近代与现代的经济******在一起,试题设计得和谐流畅、无懈可击。

今年历史试题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要进一步变革我们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对既定知识技能的演绎,学生往往被置于教学过程的边缘,难以真正参与知识的构建。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追求教学艺术,关注教育情境,致力于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个体的探究行为、成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自我构建过程。教师应该努力构筑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与学生互学互动、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参与教学,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个体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与交流,让学生在探究、感悟、体验中获得历史知识,使师生共享现代知识的精彩与美妙。

二要指导学生真正掌握材料类试题的解题技巧。文字式材料选择题的材料主要来自历史文献、经典著作、名人文集、地方史志、考古报告、文学作品等;解这类题时,首先要理解材料,再挂靠课本,根据所学知识,选出正确答案。图表式材料选择题的材料主要来自各种地图、图画、照片、漫画、统计图表等;解这类题时,关键要看懂图表材料所显示的最直接的信息是什么,通常图表材料的标题往往潜藏着最有效的信息。做主观题时,第一要读懂材料,迅速抓取有效信息:一般来讲,材料的开头和结尾、省略号前后都隐藏着有效信息,因为材料的原文很长,命题者为什么从这句开始摘录又到那句中止?无疑在开头和结尾、省略号前后处含藏着或者向考生暗示着有效信息;另外材料的来源说明或时间说明多数也含有有效信息,不可忽略。第二要明确题目要求:如果试题设问要求“依据材料”、“根据材料”、“运用材料”回答某某问题,考生就应当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去找答案。如果试题设问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 回答某某问题,这样仅从材料中是找不出答案的,考生就应当紧扣教材兼顾材料作答。第三规范组织答案:在读懂材料、明确题目要求后,还应根据问题后面的分数多少判断出回答要点个数,然后按问作答,书写时力求达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言简洁、字迹工整这些基本要求。

友情链接
  • 版权所有@安徽省寿县第二中学
    备案信息: 皖ICP备19002653号-1
    地址:寿蔡路和滨湖大道交叉口西北角 邮编:232200
    校长邮箱:sxez@163.com 电话总机:0554-4022515

    皖公网安备 34042202000068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