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日国旗下讲话
寿县二中政教处副主任 陈 巡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人生因读书而精彩”。
不知在同学们的眼中,“书”代表着什么?也许你会说,书就是伴随了我们多年的课本;书就是茶余饭后消遣时光的读物。的确,“书”的概念广泛而深远,它既可以是意味悠远的诗词歌赋,也可以是具有自然奥秘的数字符号。它就像一座智慧的殿堂,一片思想的沃野,包罗万象,藏真蕴奇。
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运转,信息爆炸的时代,有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再读书,如果真的需要什么在网上一搜便是。甚至在有些人看来读书已过时。可你是否知道——当你遨游在书的海洋中,从那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自然宇宙之浩瀚无穷;当你徜徉于书的森林里,从那章节段落中可以寻得人生追求……你会发觉读书是件非常快乐的事,因为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乘上一列飞驰的列车,在醉情地欣赏车窗外新奇而美丽的风景的同时,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人生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精彩。
读书,就是通过书本,获取知识,学以致用。
著名学者巴丹曾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说,在大学五年期间,他一共读了800多本书。步入高中以来,议论文已成为我们写作的主要文体,然而,每次落笔前,不少同学都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论据而苦恼,殊不知这正是我们忽视阅读的重要性所导致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作为高中生,我们虽然没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像俞敏洪先生一样阅读大量的书籍,但我们可以从平时所接触的读物中吸取精华,学以致用。
读书,就是通过书本,丰富自我,升华内心。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就像是与一位博学的长者面对面品茗聊天,他给你知识,给你力量,教你做事,教你做人,教你如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领悟人生,笑对人生。
阅读,能够使人进入自我的另一个世界,“手倦抛书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书犹人也,读其书如读其人,作者通常在书上倾诉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一个读者我们也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去倾听、去感受、去应答,同时又能吸收消化,将书中的精华化为己有,丰富自己的学识。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人、一个好的社会、一个好的世界,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一本好书可以影响许多代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尤其是那些经久不衰的经典名著能让人受益终生。
读书,还能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每当捧起自己心爱的一本书在灯下漫读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要把心中的胸臆挥洒出来,彷佛去接近一种温柔升华。人生之路曲折而坎坷,就像是一本充满大千世界的书。书中看人生,你会发现坎坷的生命历程有着笔迹墨痕的文化积淀。曾几何时,周恩来的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回顾那峥嵘岁月,处处留有伟人们读书的痕迹,他们奋斗的人生之旅艰难而精彩。
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之所以如此清澈,就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停地灌注,因而能明鉴一切,这是书的作用,也是读书的好处。当一个人平静地吸取书里的思想精华时,才能体会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精彩。
读书,就是通过书本,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古人说:“半床明月半床书”,明月虽然清寒,书却因博大精深而温润生命。在阅读中,我们会一次次倍受感动,又会在感动之后更深切地洞悉生活的真谛。因此,读书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物我的回响交流”的过程,它能唤起我们对永恒和创造的渴望。
读书是可贵的创造力的源头,是人类文明发展不竭的动力。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总有一天,我们日积月累的能量会得以厚积薄发,点亮生命的精彩!
同学们,读书是一种人生之感悟,一种心灵之净化,一种意识之升华。书贵在读,贵在捧在手中的那一份珍惜,打开读时的那一份虔诚。让我们的思维在书中神游,让我们的情感在书中起落,让我们在书中体会人情冷暖、喜怒哀乐,书写出精彩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