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营活动小结
寿县二中 沈 芸(带队教师)
7月15日,我和我的10名学生前往美丽的南京,代表六安市参加东南大学科学营活动。
东南大学科学营:承办单位----校团委; 活动时间----7月15日至7月21日; 活动地点----九龙湖校区和四牌楼校区;活动理念----科学与人文融合,技术与艺术联通; 活动思路----领悟科学精神,探索科技世界,感受大学文化,体验大学生活; 活动主题----“中国梦·金陵缘·东大情”; 活动主题曲----“梦想花开”。
七天时间,我重新走进大学校园,和全国各地中学生一起感受大学文化,体味大学生活,总结出四个“近距离接触”,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近距离接触大学生志愿者,收获感动。7月15日中午,我们乘坐汽车到达南京南站,热心周到的志愿者冒着酷暑接站,带着大家办理各种入营手续;动手体验环节,我校一位女生不小心划破了手,两位志愿者立即带着我们去校医务室包扎,为安全起见,又骑车送至南京同仁医院,当得知并无大碍时,才陪同我们一起放心回校;一路下来,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尽管年轻但遇事沉稳,责任心强。七天时间,穿着紫色T恤的志愿者们是最忙碌的一族;他们放弃休息时间,服务大家;他们的一言一行感染、感动着我们;他们是东大校园里最靓丽的风景。
二、近距离接触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收获友谊。七天时间,我们和来自香港、内蒙古、云南、宁夏、山西、河北、江苏的300余名中学生聚集在一起,大家住在大学生宿舍,吃在大学生食堂,混编在8个班级;由年轻的辅导员担任班主任,研二学长担任副班主任,配以大一4名志愿者,负责日常联络和管理;带队老师下班全程参与,跟踪服务。我校10名学生被安排在五个寝室,四个班级;作为带队老师的我,在其中的一班,我校有2名女生。七天时间,大家从陌生(方言有别,习惯不同)到熟悉(理解、包容)到分别时的不舍(友好相处),收获的不仅是经历,更有一生的友谊。
三、近距离接触大师名家,收获知识。每天早晨7:30集合,晚上9:30结束,有时早晨更早、晚上更晚,中午没有午休;人多、活动场所不同,活动单位以班为单位,每个学校师生的联系方式更多的是通过电话、短信;没有电视、网络的干扰,带队老师和营员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各项活动。博士生导师、教授胡汉辉老师“梦起东南”演讲吸引着每一位营员,他说:大学是做梦的地方,是让你走自己创新创业路的地方,是人生的重要驿站,是明确理想和责任的地方;他鼓励学生,为实现“个人梦”、“中国梦”而努力学习。七天时间,我们聆听了赵淳生院士、严加安院士、贲德院士、王步高教授、郭正兴教授、宋宇波博士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不一样的人生感悟,尽情体味大家学者风范,获得与中学不一样的崭新知识,激起大家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收获实践能力。走进3D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遥感实验室,感受前沿科技魅力;积极参与“小小建筑师、小小通信工程师、小小物理学家”活动,体验建筑师、通信工程师、物理学家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从最初的缩手缩脚到最后的大胆尝试,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井然有序,经过大家的合作努力一件件作品呈现出来;我校王良记同学获得拜访建筑大师刘先觉教授(“建筑四杰”杨廷宝、梁思成、刘敦桢、童寯先生唯一的共同弟子)的机会,有幸和专家面对面聊聊“建筑那些事儿”;这种实践机会在中学阶段几乎是没有的,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探索新知的兴趣,拓展了同学们的眼界。
七天时间,同学们参观千年古树六朝松(历经六朝而得名)、百年建筑大礼堂、梅庵,亲眼目睹名校风采;赶赴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探索古生物奥秘;欣赏昆曲表演,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走进南京博物院,寻求中华文明发展历程;分班见面会上,简述家乡特色、自己的爱好、特长(紧张羞涩);联欢晚会上,我校孙孟同学和内蒙古室友一起自编自演舞蹈(挑战自我);告别会上,我校学生踊跃分享心得体会、收获打算(落落大方),见面会上的紧张羞涩已荡然无存。
七天时间,同学们收获了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