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二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纪实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指明了方向。寿县二中把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做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彩点,成立了参与广泛的领导组和工作组,把活动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风生水起,润物无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各级关工委领导的好评。
一、坚持与课堂常规教学紧密结合
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全体教职工的全员参与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融入学生学习成长全过程的关键。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内涵;通过校内外“五老”和典型人物报告会,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巨大价值。在思想政治课堂,用“核心价值”来统领学生的多元价值取向;在语文课堂,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教育;在历史课堂,进行国情和民族忧患意识教育,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的光荣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自然学科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二、坚持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学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作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校园广播、橱窗、板报、电子屏、校园网、校刊等传播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采用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对全体学生发出践行倡议;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阳光体育节加强对学生的美育、体育,让学生受到身心熏染,提高自身素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活动,从卫生、语言、行为等小节入手,使学生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践行由自律升华为自觉。
三、坚持与道德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学校紧密结合中小学生的思想实际,以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围绕“五个一”、“三爱”、“三节”、“四德”内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培养使命感,服务和奉献意识;倡导学生每周坚持为社区或家庭做志愿服务,培养责任、感恩与回馈意识;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等契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寿县二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石,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发展眼光、改革精神、开放意识,能够传承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和爱国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虽然任重道远,仍将孜孜以求,勉力而行。(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