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入口|联系我们|加收藏|设为首页

几种值得关注的高三学生心理现象  李孔馥

浏览次数:作者:李孔馥   来源:,gùz?S O发布时间:2008-11-20

寿县二中 李孔馥

中学阶段是人生中的花季,高三则是花季里的高山。每到高三时,花一样的莘莘学子总会为翻越这座高山演绎出一幕幕生动的风景,凸显出一些值得关注的心理现象。

“我的未来不是梦”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从来没有忘记我对自己的承诺、对爱的执著。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大部分高三学生都怀揣着梦想,希望能抓住这一机遇走进理想的大学深造,他们有的想成为科学家、文学家或艺术家、有的想当一名白衣天使、有的想做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抱着“非某某大学而不入”的铁定志愿,信守着“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之理念,日夜兼程、争分夺秒,直至叩开大学之门。

    这是一类自信自强型的学生,他们自尊心非常强,勤奋刻苦、成绩优秀,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教师的得意门生、学校的升学名片、同学中的佼佼者,也正是这种众星捧月式的光环,往往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伤害: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似乎受到监视,不自由感格外严重;他们担心成绩滑坡,恐惧自己在人们心目的地位跌落;他们也会因众人的过多关注产生一种自傲心理,过高地估价自己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处处以我为中心而居高临下,不能容忍别人超越自己,不能与同学平等地交往。因此,他们的内心世界经常是自信、傲慢、紧张、恐惧交织在一起,显得更加脆弱乃至不堪一击。

    消除这类学生的心理现象,关键在于教师应当树立平等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对学生应一视同仁、平等呵护,要注意自己期待的合理性、隐含性和公平性,在课堂教学中真正面对全体,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平等竞争的学习氛围,而不是把视角只是锁定在这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教师更不能只看重这些学生的优秀成绩,从而包容他们的缺点不予指出,应当采用提醒式的方法,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用暗示的言辞指出其自省点,使其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前进。

“我是一只小小鸟”

    “每次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睡不着,我怀疑是不是只有我明天没有变的更好,未来会怎样究竟有谁会知道,幸福是否只是一种传说我永远都找不到?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呀却飞也飞不高……”高三中不乏这些嗟叹自己“是一只小小鸟”的学生,其实这是一种自卑心理,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

    高三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因学业成绩较差,长期得不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过多的失败体验引起的。这些学生大多性格内向、情绪低落、沉默寡言,缺乏自信心,不敢与他人交往,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及优势,处处以为低人一等,悲观失望,甚至对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的事情也自叹无能为力而轻易放弃。许多教师对这些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持漠不关心态度,不期望也不相信他们在智力上或学业上会有长进,对他们的进步持否定和怀疑态度,课堂上下从没有情真意切地与他们交流过,教师对他们的低期望甚至无期望或放弃行为更加促使这些学生形成低调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从而滋长了自卑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命即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是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的土地,教育者应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挖掘。教师应更多地走近这些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真诚地与他们交流,靠近他们的心灵,及时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能够“抬起头来走路”,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把握住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心中的梦。

“我独自在风雨中”

   就在一崇雨中,让凌乱的脚步,引着你我各奔西东,那滋味像凛利的刀锋。我独自在风雨中,让纷乱的心绪,伴我走向茫茫前程,那滋味我怆然儿饮。”高三中有许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学生,处在老师关注与不关注的交界,他们象小草一样静静地成长,没有更多鲜花和掌声,也引不来老师太多关切的目光。他们虽然能够自觉守纪认真学习,但既不愿与成绩优秀的学生相处,也不愿与成绩较差的学生往来;习惯于独来独去,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统统掩饰起来,在自我设计的圈子里默默追求,其实这是一种封闭、孤僻心理,是一种不自傲也不自卑心理的综合表现。

     这些学生之所以产生这种心理,是因为这些学生平时干劲很大、惜时如金,坚信爱拼才会赢、积极进取,但由于智力、方法等因素,成绩一直不能提高到理想状态,不上不下的学习成绩促使他们试图排除一切干扰去奋起直追,从而不愿与他人为伍。令人叹息的是,他们将自己困在狭窄的自我圈子里,竭力为自己建立一个完美的形象却又无力“孤军奋战”,久而久之在同学中留下自命清高的印象,同学们也都不愿与其接触,最终是告别了老朋友,也阻挡了新朋友的出现和亲临,失去了一切友谊,无数次地体验着孤独的失落与痛苦,由此陷入了更加孤寂的境地。因此,教师应帮助这些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引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借助活动平台促进同学之间真诚交往,使他们融入火热的班集体之中,让他们能客观地悦纳自己和他人,善于发现自己、他人与世界的亮点,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进取、愉快的精神状态。
                                       “我多想唱”

   “我想唱歌可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高三了,还有闲情唱?妈妈听了准会这么讲。高三成天都闷声不响,难道这样才是考大学的模样?我这压抑的心情多悲伤,凭这怎么能把大学考上?生活需要七色阳光,年轻人就爱放声歌唱。妈妈妈妈呀你可知道,装上帘子的嗓子多么痒?我想唱歌可不能唱,还有多少复习题都没作。努力吧准备考重点,老师听了准会这么讲。时时刻刻的攻克书本,这样下去就像书呆子一样?这种烦闷的生活多枯燥,凭这怎么能把大学考上?生活需要七色阳光,年轻人就该放声歌唱,老师呀老师呀你要想想,难道你过去就是这么样?”

    早在20世纪80 年代高三学生就因繁重的作业、考试负担发出了“我多想唱”的呐喊,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升学压力深深困扰着学校与家庭,学校为了提升知名度、家长为了子女成材、老师为了提高学科分数,把砝码统统加在了高三学生身上,课课练、周作业、月月考轮番轰炸,课本、工具书、复习资料堆满案头,压得学生几乎喘不过来气,听歌唱歌的时间自然一律被剥夺,造成许多高三学生对作业、考试会产生一种紧张、抑郁、厌烦心理。

    怎样减轻高三学生的课业压力?作为高三学生回避作业与考试显然是不现实的。面对压力,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找到自我解压的方法,毕业班教师更应当发挥自己的才学识,把教学环节打造得更加精致,针对学生的学情及高考要求精心设计一些典型试题让学生练习,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抓起一本又一本资料陷入题海战术之中。此外,班主任和学校也应多开展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帮助学生从紧张、抑郁、厌烦的心理氛围里走出来。

   总之,让我们共同来关注高三学子翻越高山,愿学子们高三一过、鲜花烂漫,高山一过、海阔天空!

友情链接
  • 版权所有@安徽省寿县第二中学
    备案信息: 皖ICP备19002653号-1
    地址:寿蔡路和滨湖大道交叉口西北角 邮编:232200
    校长邮箱:sxez@163.com 电话总机:0554-4022515

    皖公网安备 34042202000068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