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国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
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识记
|
理解
|
运用
|
《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
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大借款、争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权利、开工厂、银行;强租港口、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
|
了解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影响
|
比较分析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运动出现之间的关系
|
问题探究
比较分析
情境再现
|
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难的探索,来挽救民族危亡,从而激发学生高尚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
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结果
|
经济、政治危机之间的关系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发展举步艰难的原因
|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戊戌变法出现之间的关系
|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戊戌变法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痛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不再相信洋务运动那一套可以使中国走向富强,开始寻求新的救国道路。由于这一时期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图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紧密相连,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社会背景材料或影视材料,增加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奠定基础。
本课引言重点指出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不仅加强了日本在远东的国际地位,也暴露出清政府腐朽无能,从而刺激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争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强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造成了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建议教师利用史实和影视资料,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读图法、材料解析法、提问法、讲述讲解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学活动安排:显示图片《时局图》,背景音乐《命运交响曲》
提问:1、请学生解释《时局图》;
2、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民族危机的加深(外患)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问题循序渐进分析。
1、《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2 、《马关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3、跟以前不平等条约相比,内容上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4、列强资本输出的方式有哪些?(阅读 教材相关内容找出答案)
5、阅读P125第二段文字和图表概括列强政
政治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原因
习题巩固(略)
过渡到第二问题
探究二:探究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内忧) 利用问题引导思考。
1、财政危机出现的原因(阅读P125简答)
2、应付危机措施
3、结合漫画思考应对危机措施最终的后果?
过渡到第三问题
探究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根源) 前两问较简单,后两问教师要提示。
1、为何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会得到初步发展?(教材P126,简答)
2、感受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近代企业对比
3、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4、结合上一问思考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习题巩固:(略)
课堂小结:(略)需要强调教材之外还有思想原因。
作业布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