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入口|联系我们|加收藏|设为首页

浓郁人文气息

浏览次数: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08-11-21
置身于寿县二中校园,无不被这里浓郁的人文气息所感染。在弹丸小城里,秋天的寿县二中,广玉兰树依旧泛漾着青葱,这容纳4500名学子的高级中学,人脉旺盛,人们的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在招生竞争形势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寿县二中为何保持着如此良好发展态势?带着这些问题寿县教育局电教信息管理中心王继林采访了寿县二中校长李传同。

问:李校长,近些年,寿县二中的高考升学数量呈连年递增的态势,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答:寿县二中作为市级示范高中,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整体办学水平有较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高考连续八年持续攀升,本科以上达线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曾先后出现全县语文、英语学科总分第一名,文科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有一大批优秀学子分别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第二外国语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全国重点大学;06年、07年两年应届本科升学率和升学绝对数居六安市同类学校首位,受到市教育局的表彰。

就高考而言,我校在全县乃至皖西占有一席之地,享有一定声誉。

问:面对目前的形势,寿县二中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答: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有序平稳推进的今天,寿县二中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小部分,同其它兄弟学校一样,将面临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对高中实施经费投入政策机遇、面临高中快速发展机遇、面临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迫切需求的机遇、面临新课程改革对促进教师发展所提供的培训机遇,这对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有学上”和“上好学”的背后所蕴涵的巨大的社会期望和社会责任。

如何在教育机遇期中抓住机遇,如何在发展中推进改革,并进而丰富内涵、提高质量、提升水平、不负重望、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始终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始终站在改革的前列,做改革的先行者、引领者、促进者,应该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我想,我们应重点瞄准学校的发展方向、找准学校的发展定位、谋求学校的发展思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用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问:新学年已经开始,寿县二中的办学指导思想做了哪些调整?

答:寿县二中一贯遵循“以德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民主理校”的办学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目标”的办学理念,努力追求办学条件数字化、学校管理科学化、教师队伍学者化、教育教学成果特色化,以期实现“精品、特色、示范”的办学目标。

尽管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和困难,但是全校师生锐意不减、初衷不改、矢志不移。

我们将牢固树立以德立校的育人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培养能力开发潜能的教学观,实行文理科并重、理论课与活动课并重、文化课与专业课并重、必修课与选修课并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正视差异、尊重个性,鼓励学生特长发展、特色发展、全面发展。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实际效果。

问: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寿县二中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这与学校重视人的培养不无关系,请问学校育人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刚才,我已讲过,“以学生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目标”实质上即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体现,是正视差异、尊重个性、促进发展的前提。我们有很多我们自己认为成功的做法,如“实施平行分班”、“隐藏学生分数”、“关注教室1/2排以后的学生”、“叫出学生的名字”、“按自然素质排座位”、“随机编排考试座位”、“倡导教育的一致”等。

我们还认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教育与教学的不可分性,决定了我们的育人,必须紧紧抓住“渗透”,如学科“渗透”、活动“渗透”、文化“渗透”、人格“渗透”等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如何突出“渗透”?我理解,一方面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学生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另一方面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像孔子那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用心灵呼唤、用人格感召,“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第三是加强德育研究。我们一贯的做法是:健全德育工作队伍,突出全员性;加强师德修养,突出示范性;通过学科教学、发挥主渠道作用,突出思想性;注重学校基础教育活动,突出常规性;注意养成教育,突出针对性;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渗透性;注重榜样教育,突出带动性;注重专题教育,突出层次性;注重时事教育,突出时效性;注重劳动教育,突出实践性。

问: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落脚点,面对激烈的升学形势,寿县二中在新学年做了哪些准备?具体有哪些部署?

答: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升学率是学校的生命。新学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第三年,第一轮循环即将结束,我们将迎来第一轮新高考。我认为,高考改革是渐进性的,尽管如此,我们仍要慎之又慎。就寿县二中的实际情况看,我们应对的策略有三方面:

——从领导力量上,实行“教学、政工、后勤”三线管理模式,在纵向上实行“线长”负责制,在横向上实行“年级组长”负责制,做到权、职、责、利分明。

——从保障措施上,实行安全保障、师德保障、教学教研经费保障。

——从落实措施上,借鉴省内外知名学校的成功做法,改进教学的检测和评价措施,改进我们的分班、分科、效果检测、问题诊断、成果奖励措施,尝试实行动态跟踪评定,科学合理地评价年级组、班主任、教师的教育教研教学工作。

为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向环节管理要质量。我们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检测系统和评价系统,在“备、教、批、辅、练、考、评”等主要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将管理的重点从“考课转到备课、听课、评课、议课”、从“考试转到批改作业”上来,消除薄弱环节。

我们还注重加强投入。我想,时间投入、精力投入、经费投入,肯定会带来教学质量和高考升学率的提高。

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形势下,寿县二中日常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的?

答:我个人认为两点至关重要,一点是继承传统,另一点是研究创新。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学以致用,循序渐进、学而时习、持之以恒”等等要继承。同时要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认为的研究应该集中在教材(包括隐性教材)、教法和学生上,因为教材、教法、学生三个系统,有内在的规律和外在的联系。

在教材研究方面,我们主要是坚持集体备课,将重点放在对教材的解读上。在这方面,我们的第一个理解是还原教材的本意;第二个理解是在还原的基础上怀疑、质疑、引申、联系;第三个理解是倡导“个性解读”;第四个理解是解读教材必须突出学科特色。这样既有利于对教材的把握,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教法研究方面,突出“问题中心”,倡导有效教学,使“教有得,学有获”。如:我们在理科教学中推广问题教学法——“质疑、思考、讲解、练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推广张玉华老师任务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倡导生活语文(卞修轮、仇媛媛),推广张建平老师的五字教学法:现代文五字法“读、筛、启、评、思”(一读课文、整体感知;二筛信息、理清结构;三启难点、举一反三;四评语言、体会妙处;五思特点,学以致用)。文言文五字法“读、译、背、思、用”(粗读疏通文字、试译积累问题、熟背指导方法、深思领悟主旨、活用把握特点)。

在学生研究方面,重点研究学生兴趣爱好、知识基础,找准每一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类要求、分类指导。“不了解教学对象的教学是很难想象的”。

问:李校长,我们又要回到一开始的话题,人文气息的呈现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课改新理念落实的结果。面对未来,寿县二中如何更进一步落实人本理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呢?

答: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最高境界。

我觉得,以人为本,最根本的是以育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这里首先要破除两个思想障碍:一要破除将分数高低与学生好坏简单划等号的潜在意识;二是破除以分数多少摆定座位的不合教育规律的做法。真正关心每一位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努力造成整体的刻苦学习的良好学风,不挖苦、轻视、漠视、放任、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记得在一次考试分析会上,我建议将所有学生有针对地分布在一本、二本、三本、一专、二专五类临界点上,让他们找到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受到大家的赞同。

如果从功利的角度,仅仅从本科出发,或仅仅关注本科(本科当然要关注),势必会在教师的心理和意识上忽视大多数、势必会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大多数、势必会在师生感情上伤害大多数、势必会在教学的最终效果上淘汰大多数,从而导致教育的失败。因此,我觉得只有教师具备高尚的精神境界,才能将事业推向一个崭新的境界。一句话,只有依靠教师,保持教育一致,发挥群体智慧,才有可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高一新生在进行军训成果展示

问:寿县二中在未来规划方面还有哪些思考,如何推进寿县二中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答:从教育的发展规律来看,短期发展靠硬件、中期发展靠生源、长期发展靠师资。所以,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突破办学条件的制约,优化发展环境;同时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长远,培养属于自己的名师。

二中有一批学科带头人、有一批骨干教师、有一批省市级教坛新秀、有一批学生信任的班主任,我们将遵循“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培养思路,认真实施岗位培训、认真实施“青蓝工程”、认真实施继续教育,积极为老师争取外出参观、考察、观摩、交流机会,为教师成长成熟搭建平台,为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机会。

我想,全体寿县二中教师成长、成熟、成名之日,就是寿县二中事业辉煌之时!

友情链接
  • 版权所有@安徽省寿县第二中学
    备案信息: 皖ICP备19002653号-1
    地址:寿蔡路和滨湖大道交叉口西北角 邮编:232200
    校长邮箱:sxez@163.com 电话总机:0554-4022515

    皖公网安备 34042202000068号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